原文請至Note

大家好,我是翔太教練。
這回不是錄影,是我自己對於防守的一些整理。

接下來。我會簡單整理比賽中常發生的狀況,主要是和「防守的個人戰術」有關。

 

「如何面對進攻方的邊路支援」

下列(圖1,圖2)是對方邊路選手持球的狀態。

 

 

來不及對傳球做出攔截,對方已經持球。

防守者A也沒有壓迫到(摸得到對方的距離)的狀態。

 

原則上,攻擊者(白)會往防守者(黑)的身後前進,以此來支援隊友。

這時,就和DF的個人防守戰術判斷有關(團體)。

 

圖1:

由於「防守者A」切斷往攻擊者(白)往內深入的路線(傳球和帶球),攻擊者可以直線傳球。

這樣做的話,「防守者B」必須要對應往前跑的攻擊者。

 

圖2:

「防守者A」發現攻擊者要向對方的後場移動,做出可以向前傳球的路線,所以移動來切斷這條直線。

這行動間接讓「防守者B」變得不需要對應往自己身後移位做出支援路線的攻擊者。

(因為基本上球不能往這條直線傳)

隨即改變判斷,變成和「防守者A」一起作出2vs1的狀況。

 

當然,根據攻擊者的慣用腳、球隊戰術等等,必須慛機應變。切斷直線後,對手攻擊者有很大的機率帶球往內橫向切入。
所以得跟著帶球者(白),並在帶球者與「防守者B」中間補位。不然會被對手輕易地切進到最危險的中間區塊。

 

在全體的圖來看。(全體的站位是大概的···)

希望這樣可以大家更好理解

圖1:

防守者(黑)會全體退到底線附近。假如防守方在角球附近搶到球,也很難做出反擊。
如果因為防守踢出底線,變成給對方角球的機會,也可能從因此被進球失分。

 

圖2:

基本的區域防守,防守者(黑)是主動去誘導進攻方(白)。

・站位不太會亂,搶到球之後也容易進行反擊。

・不會被對方攪亂,比較能節省體力。

 

*需要從球的位置、隊友的位置、球周邊的狀況思考,做出適合的判斷。

 

中間到邊路,一邊切斷中間,對應1vs2的防守

 

這也是比賽中常發生的狀況。

在邊路,中間邊路選手被突破後,中場中(CMF)的選手需要來補位的狀況。

短時間內需要進行1vs2的對應。

必須注意的點是,要以切斷進攻方持球者可利用的背後空間為目標,進行對應和壓迫。

 

 

圖1:

壓迫持球者白,但沒有考慮到背後的狀況。

太在意對手會不會從直線帶球做突破,或是往前傳球。

結果,對方簡單地運用中間這塊空間,突破防線。

 

圖2:

一邊切斷持球者(白)可運用的背後空間,一邊壓迫持球者。

不給對方往前傳球的機會,也不讓對方突破防守線。

因為持球者(白)只能做橫向的傳球,還可以持續進行防守。

在保持這樣的準備下,即使持球者(白)往直線帶球,防守者A也有時間可以反應。

 

防守時的時機判斷點:利用陣線來決定防守的位移與準備

 

下列的圖(圖3,圖4),是1-4-2-3-1的陣容,有4條防守線。

目前是第二條防守線的右中場(RMF)被突破的狀況。

基本是由第三條防守線的中場中(CMF)來對應。

場上常看到的情況是,圖3的右後衛(RSB)出來對應。這樣的話,在右邊路簡單作出1vs2,被突破邊路。

像圖4,由於第二條防守線被突破,理想上是盡可能由第三條防守線的選手來進行對應。

這時候就需要前面提到的1vs2個人防守原則來對應。

 

最後

  • 如何在邊路應對攻擊方的支援
  • 如何一邊切斷身後的中間空間,一邊壓迫持球者,進行1vs2的防守

 

對於以上兩項,我整理出自己的想法。

當然,以上的內容會根據球隊戰術的作法等等而改變。

對類似的基本原則有比較好的認知的話,這些判斷就能變成球隊活用戰術的基礎。

若單一選手的個人戰術不夠好,是沒辦法建立一支強隊的。

編譯:Pon、張本仁安